通信工程

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

专业基本情况:

专业定位:定位于“应用型”本科,紧密结合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,聚焦通信系统架构、通信装备制造和智能信息处理领域,着力培养“基础扎实、实践能力强、具有创新因子”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历史沿革:创办于2003年,2018年获批“人工智能+”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,成为学校优势特色专业,“信息与通信工程”获批为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;2019年在湖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评级为A(省属本科学院排名第2),2020年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

特色优势:

(1)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探索“人工智能+通信”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,实现传统通信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交叉融合。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初步推广,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
(2)实践教学特色鲜明,人才培养质量高。构建“创新驱动、项目载体、能力递进”实践教学体系,打造“专创融合,四阶递进”双创教育体系。学科竞赛成效显著,近3年获国家及省部级奖78项。

(3)产教深度融合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,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8项,落实“三高四新”发展战略,解决了复杂机电系统的弱信号处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,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。

  • 师资队伍
  • 人才培养
  • 科学研究


<div style="text-indent:2em;">

通信工程专业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,以学校+学院+学科三级资源投入来提升人才吸引力和培育能力,师资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,专业教师团队中博士学历占6成以上,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接近6成,近8成教师成为“双师型“专业教师。此外,专业聘请12名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,引入15名企业导师、5门企业课程,组建了一支极富行业特色的兼职师资队伍。

</div> <br />


<div style="text-indent:2em;">

专业教师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,积极参与教学竞赛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、教学成果总结与申报,积累了有益经验,提升了教学水平,近年来取得荣誉与成果如下表:

</div> <br />



1 重构“1443”课程体系。

基于“人工智能+通信”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,构建了“1个贯穿点、4个转变、4个结合、3个提高”的“1443”课程体系,以其为支撑的教改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。“课程思政”全覆盖,1门课程入选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,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获省二等奖1项。融入“人工智能+”知识体系,一方面将传统专业课与人工智能进行交叉和延展,另一方面增设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,实现专业方向学科交叉融合转变。

2 构建“四链合一”协同育人机制。

打造由“专业教师-创新导师-创业导师”构成的校企导师队伍,将产业链中的资源、需求、人才、技术等要素,融合到“理论基础-专业方向-产业方向”的专业教育链,以及“创意能力-创新能力-创业能力”的创新培养链中,构建“对接-渗透交融”的协同育人机制,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。本经验入选教育部新工科建设案例,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
3 搭建线上立体化教学手段。

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,利用“翻转课堂”、PBL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,融合学习通、微助教等多种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。专业课程100%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,有省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7门,获教育部“智慧教学之星”称号1人,建成了线上立体化学习空间。

4 强化工程应用创新能力。

遵循“虚实结合、校企共建”原则,建立了“基础性实验-专业性实验-综合实训-创新创业”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。以“课程项目、创新创业项目、校企合作项目、科研项目”为载体,加强跨课程综合实验,形成了“创新驱动、项目载体、能力递进”的实践教学体系,构建了 “专创融合、四阶递进”的双创教育体系,建成了1支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。本实践教学和双创教育体系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。

近3年来,专业教师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,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、湖南省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等省级项目13项,发表SCI、EI检索论文70余篇。承担横向研发课题32项,横向到账经费600余万元。在充实提高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,以项目研究带动了本科生科研、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,近5年我专业在校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35篇,获授权专利31项。

地址: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   邮编:411104

Copyright© 2018-2022 湖南工程学院 教务处 All Rights Reserved

湘ICP备14008333号-1   [后台登录]